問:這世界上是否存在“亙古不變”的事物?變與不變之間哪一個才是必然趨勢?
不知你們有沒有這樣想過,變與不變從來都不是一個“單獨個體”,而是交匯包含的關系。常有人說,時間永遠都在向前走,永不會停,而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會跟隨時間的腳步不斷演變。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來推演,“變”就是必然趨勢。但古有“萬變不離其宗”在先,即世間萬物變化皆發(fā)生在固定的本質之上。由此可見,片頭問題并不存在一個絕對的答案。
大千世界中,變化往往象征著“新生的希望”,因為只有變化,萬事萬物才會迎來新形態(tài)或是面貌。人也不例外,我們只有通過不斷變化去突破自己,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變化節(jié)奏。如果“變”是為了讓事物本身得到更好的發(fā)展,那么“不變”則是為了保留時間軌跡中的那些美好。
于我個人而言,生活中有很多變化都令我印象深刻,不過感觸最深的還要屬“手機發(fā)展史”。1973年4月3日,世界上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手機摩托羅拉Dyda TAC 8000X現身紐約街頭,手持者是這部手機的發(fā)明者——摩托羅拉工程師馬丁·庫伯。這部手機的誕生使無線通話成為現實,也為未來手機發(fā)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自此,手機迭代速度逐漸加快,各個方面從簡發(fā)展,但自始至終這些變化都源于“便利用戶”的初衷。一轉眼到達高科技時代下的2020年,手機已然成為我們最好的伴侶,為人們生活帶來了數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便利。今天,我將從“手機解鎖方式”切入,來細致總結一下“手機解鎖進化史”。
轉接功能手機時代
功能手機是移動電話的一種主要類別,這類機型可滿足用戶基礎需求,一般分為常規(guī)型,翻蓋折疊型,滑蓋型和轉屏型。在很早之前,并沒有針對這種手機的解鎖方式。當時的手機都是通過手機鍵盤進行操作,而常規(guī)型功能機與其他三種類型不同的是,它的鍵盤沒有任何防護措施,這就可能會在無意間碰觸手機按鍵產生誤操作。后來,為了防止手機誤操作,工程師開發(fā)了一種新功能,可使手機在待機狀態(tài)下鎖定手機鍵盤,必須解鎖才可進行操作。這便是“手機鍵盤鎖”的由來,該方式在諾基亞常規(guī)手機中非常常見。
在我的印象中,爸爸的第一部手機諾基亞1110使用的就是手機鍵盤鎖,解鎖操作非常簡單,只需按照固定解鎖流程,依次按下對應的功能鍵即可完成。比如,長按左側“確認鍵”,再依次按下“星號鍵”和“井號鍵”等,激活屏幕。如果在以前,這種解鎖方式確實有可取之處,不過人往高處走,水往低處流,一切事物都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(fā)展。當然,我們對手機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。那還有沒有比這種解鎖方式更便于操作的呢?
進入早期智能手機時代
繼功能機之后出現的就是配備電阻觸摸屏的智能手機,電阻觸摸屏是一種傳感器,需要壓力觸摸,它可以接收觸控信號并執(zhí)行指令,從而實現用戶的觸控意圖。在此類手機中,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諾基亞5230,在當時這款手機一度席卷全國智能手機市場,成為大部分人最依賴的手機產品。參照當時的社會背景,這款手機搭載塞班S60V5,超大可觸屏,這種新奇的操作模式自然會對廣大用戶有著巨大的吸引力。
由于電阻屏技術并不具備生物識別功能,導致它不僅會識別人的觸摸,還會對鑰匙等其他物品作出反應,這就會導致錯誤操作的出現。為了避免這種情況,手機解鎖方式進階版——滑動解鎖應運而生。這種解鎖方式確實具備可用性,但隨著電容屏的出現,這種解鎖方式漸漸失去必要性。從技術層面來講,電容屏利用人體電流感應進行工作,可多點觸摸手機,必須通過皮膚或其他可導電的物體觸控才可使用,這也就會在極大程度上減少鑰匙等物品誤操作的幾率。既如此,為防止誤操作而設的解鎖功能就沒有存在的意義了。那未來還會有其他解鎖方式嗎?
正式步入智能機時代
承接上文,未來自然會有更新更便捷的解鎖方式,只不過我們需要轉變一下角度。由上文可知,防止誤操作的解鎖方式失去意義,那解鎖方式就不會有發(fā)展了嗎?自然是不會,常言道上帝為你關閉一扇門,勢必會為你開啟另一個出口,但這次,我們需要主動尋找這個出口。
提示一下,你會為了什么去給手機上鎖呢?下面讓我們正式進入智能手機時代,在此期間,蘋果和Android智能手機的出現,徹底轉變了手機的作用,它們不再只是通訊工具,更是兼容我們生活、娛樂等諸多方面的“小叮當”。隨著時代發(fā)展與人們工作需求的不斷增長,手機也漸漸成為了我們存儲個人數據的設備。為了保護個人隱私,手機鎖就顯得異常重要,我們最熟悉的密碼鎖、圖案鎖和指紋鎖也因此出現。
但事先聲明,指紋解鎖絕不是最近才出現的解鎖模式,早在1998年,西門子就曾展示過自家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手機。不過真正意義上的首款指紋解鎖智能手機是在2011年4月上市的摩托羅拉Atrix 4G(ME869),該機型采用的是滑動式掃描指紋。
最具熟悉感的智能機密碼鎖時代
由于人們隱私意識的不斷提高,智能手機鎖屏逐漸成為主流趨勢,最初明顯體現在“密碼鍵盤”和“九宮格圖案”的解鎖方式上。在我的記憶中,這兩種解鎖方式是最具熟悉感的,大概是因為當時還處于學生時代,對手機本來就有一種珍惜感,所以印象就會比較深刻。
從蘋果在2013年推出iPhone 5S開始,指紋解鎖漸漸成為一種新的流行趨勢。時至今日,密碼鎖、圖案鎖和指紋鎖仍是最常用的解鎖方式,只不過我們現在更喜歡將它們組合起來使用,這樣就可為我們的手機提供雙重保護。整體來看,鑒于生物識別的唯一性,指紋解鎖安全性會更高。關鍵在于這種解鎖方式會更便于操作,只需把錄入指紋的手指放到觸控感應處,識別通過即可開啟。經過多年使用,指紋解鎖確實是一種綜合評分較高的安全功能。不過,后面還有更先進的解鎖技術,快來康康吧!
“解鎖”新篇章
不得不說,科技發(fā)展讓未來充滿無限可能。首先,要拿到場面上來說的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款采用Face ID的手機iPhone X。Face ID是蘋果的人臉識別技術,自從在iPhone X上首次出現后,就被普遍利用在iPhone新機型上。這種解鎖方式首先給我的感受就是“新鮮感”與希望,經過幾年實測真的非常好用,在光線暗、存在角度偏差、遮蔽面部的情況下,均不會被識別,安全系數可想而知。但總有萬一,人臉識別發(fā)展未必足夠完善,為了將不便降到最低,iPhone X后續(xù)產品也同時配有密碼解鎖功能,以提供雙重保障。除iPhone外,還有部分Android手機采用人臉識別技術,保險起見,這些機型也被加入了指紋解鎖功能。在基礎人臉識別技術之上還有采用3D結構光技術的自適應識別,目前使用該技術的有蘋果、OPPO和華為等。
再有就是三星著稱的“虹膜識別”,這種技術對前置攝像頭要求嚴格,且需在配合紅外線燈的情況下,掃描人眼虹膜數據并錄入匹配。但礙于該技術尚存難點,目前仍未被大規(guī)模推廣。
再有就是,最近普遍流行的屏下指紋解鎖結束,本人對這項技術還是非常期待的,因為戴口罩會使人臉識別無法識別,這樣一來,屏下指紋的優(yōu)勢就得以顯現。屏下指紋是指紋解鎖技術更上一層的產物,更具科技感。并且,在攻克了種種技術難題之后,該技術目前已得到大規(guī)模應用,前景可觀。
那么除了這些已知的解鎖技術,還會有更“新”的嗎?
當下,人工智能極速發(fā)展,越來越多的成功案例面世。我想,人工智能解鎖或許會成為未來解鎖技術的發(fā)展方向。
寫在最后
其實把一切都簡單化,手機解鎖發(fā)展史就是一個不斷簡化的過程,而且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,缺一不可。就好像人們努力的原因一樣,為了讓自己用過理想狀態(tài)中的生活,為了無限可能而改變。手機解鎖方式的未來發(fā)展方向十分明朗,因為只要順應用戶需求,化繁從簡就好。或許未來在拿起手機的那一瞬,它就可準確識別我們的需求并解鎖。讓我們一起在“變與不變”中完成每一步蛻變,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。
(正文已結束)
推薦閱讀:中華電子商務網
免責聲明及提醒:此文內容為本網所轉載企業(yè)宣傳資訊,該相關信息僅為宣傳及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站觀點,文章真實性請瀏覽者慎重核實!任何投資加盟均有風險,提醒廣大民眾投資需謹慎!